喬治六世(George VI,1895年12月14日-1952年2月6日),原名亞伯特·腓德烈·亞瑟·喬治(Albert Frederick Arthur George),英國國王,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是最後一位印度皇帝(1936-1947)、最後一位愛爾蘭國王(1936-1949),以及唯一一位印度自治領國王(1947-1949)。喬治六世被家人稱作「伯蒂」(Bertie),在登基前則被公眾稱為「亞伯特王子」。他是喬治五世(原為約克公爵)和瑪麗王后的次子。1920年他成為約克公爵、因弗內斯伯爵和基拉尼男爵。
當時他繼承王位的可能性看起來不大,因為他的哥哥,那個十分受歡迎且聰明的愛德華王儲在繼承順位上比他靠前。正因為這樣,亞伯特王子被允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英國皇家海軍服役擔任軍官,並且在選擇妻子時能擁有更大自由。1923年他在兩次求婚被拒絕後終於與蘇格蘭貴族伊麗莎白·鮑斯-萊昂結婚。
由於並非儲君,夫婦倆人能夠在比較正常的環境中將他們的兩個女兒,伊莉莎白和瑪格麗特撫養長大。亞伯特十分害羞,天生患有嚴重的口吃。當他得知1936年兄長愛德華八世決定為婚姻而退位,而自己將繼承王位時,十分不愉快。1937年5月12日他在西敏寺登基,並改名為喬治六世,這麼做一來遵從維多利亞女王的遺願,即之後所有的英國君主都不能以「亞伯特」為名,另一方面也通過使用與他父親同樣的名字來重新建立公眾對王室的信心。後來王后好不容易找到一名澳大利亞籍的語言治療師萊諾·羅格(Lionel Logue),成功改善了國王口吃的毛病。
兩年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時名望很低的王室希望能夠成為帶領國家邁向勝利的楷模,而他們確實是在二戰中保持英國人民的鬥志的重要因素。戰爭初期國王的聖誕節講話鼓舞了士氣。他還練習手槍,以便在德國陸軍入侵的情況下戰鬥保衛皇宮。1939年6月,國王伉儷成為有史以來首次訪問美國的英國君主。
戰後,國王的健康狀況迅速惡化。由於長期吸煙,喬治六世患有嚴重的肺癌。他最後一次出現在公眾場合是在倫敦機場歡送出訪非洲的長女伊莉莎白。1952年2月6日,喬治六世因血栓形成在睡夢中去世,遺體安葬在溫莎城堡。
伊莉莎白王后
海倫娜‧漢寶‧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飾演約克公爵夫人,後來的伊莉莎白王后
伊莉莎白·安琪拉·瑪格麗特·鮑斯-萊昂(Elizabeth Angela Marguerite Bowes-Lyon,1900年8月4日-2002年3月30日),英王喬治六世之妻,1936至1952年間的英國王后,稱伊莉莎白王后(Queen Elizabeth)。她也是現任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母親。自1952年起,她的官方頭銜是伊莉莎白王后,王母太后(Queen Elizabeth, The Queen Mother),中文通譯為「伊莉莎白王太后」。
伊麗莎白是最後一位愛爾蘭王后以及印度皇后。
伊麗莎白·鮑斯-萊昂是Glamis勳爵克萊特·喬治·鮑斯-萊昂與Nina Cecilia Cavendish-Bentinck的第四位女兒,在家裡十個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九。
1921年當喬治五世的次子,亞伯特王子,介紹給伊莉莎白見面時,伊莉莎白拒絕了他,並說「我怕,我怕我以後再也不能自由地想事情、說話跟行動了」。當亞伯特王子認真地認為非伊莉莎白不娶時,王子的母親,瑪莉皇后看了這位獲得王子心的小姐,就把亞伯特王子的情敵,莫瑞伯爵(Earl of Moray)派遣到海外,清除了王子愛情路上的障礙。
他們於1923年4月26日在西敏寺大教堂結婚,她的頭銜是約克公爵夫人殿下,他們的蜜月在Polesden Lacey的蘇里中一個園邸度過,而後再到蘇格蘭。
在1926年,夫婦兩人慶祝第一個孩子的誕生,伊莉莎白,就是後來的伊莉莎白女王二世。另一個女兒,瑪嘉烈·蘿絲則於四年後出生。
伊麗莎白最為人所週知的是她在二次大戰所扮演的正義角色,希特勒甚至形容她是「歐洲最危險的女人」。在她接下來的歲月中,在其他王室成員都不受公眾認同時,她一直是英國王室中最受歡迎的成員。
在喬治六世死於肺癌不久,伊莉莎白就被冠上「伊莉莎白王后,王母后」的稱號,這個頭銜採用的原因主要是國王的遺孀「伊莉莎白王后」(Queen Elizabeth)的稱號跟她的大女兒,現在的伊莉莎白女王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的頭銜過於近似。另一個頭銜「王太后」,則是已被在世的喬治五世遺孀瑪莉王后(Mary of Teck)使用。一般來說,她也被稱為「王母太后」(the Queen Mother)或簡稱為「母太后」(the Queen Mum)。
王太后於2002年的3月30日駕崩於溫莎堡的狩獵行宮Royal Lodge,現任的女王隨侍在側。她高齡101歲,直到當時她仍保有英國王室最長壽成員的紀錄。
喬治五世戎裝照
麥克‧卡邦(Micheal Gambon)飾演的喬治五世
喬治五世(英語:George V,1865年6月3日-1936年1月20日),全名喬治·腓德烈·恩斯特·亞伯特(George Frederick Ernest Albert),1917年取消維丁(Wettin)姓氏,英國國王,印度皇帝。
喬治五世是愛德華七世的次子,1892年封為約克公爵以及嘉德騎士、基拉尼男爵、因弗內斯伯爵、海峽群島領主、加里克伯爵、羅特塞公爵等爵位。1893年,與泰克公爵弗朗西斯的女兒瑪麗郡主結婚。1901年,愛德華七世即位,封喬治為威爾斯親王、康沃爾公爵。1910年,喬治即位,稱喬治五世。一戰期間,喬治五世為了安撫民心,捨棄了自己的德國姓氏,將王室改稱「溫莎」。1936年,喬治五世駕崩。
愛德華八世
蓋‧皮爾斯(Guy Pearce)飾演的愛德華八世
愛德華八世(Edward VIII,1894年6月23日-1972年5月28日),英國國王,全名愛德華·亞伯特·克里斯欽·喬治·安德魯·派崔克·大衛(Edward Albert Christian George Andrew Patrick David),即後來的溫莎公爵,自1936年1月20日其父喬治五世駕崩到1936年12月11日退位,為英國和英聯邦各自治領國王,印度皇帝,共執政325天。他是溫莎王朝的第二位國王。
1928年,喬治五世給愛德華鄰近桑寧代爾、在波克夏的Fort Belvedere作為住宅。此後愛德華開始和一些已婚女子發生戀情,包括弗麗達·達德利·沃德、佛奈斯侯爵夫人及華里絲·辛普森。辛普森夫人已兩度結婚,當時甚至還跟恩尼斯特·辛普森有婚姻關係。
愛德華跟辛普森夫人的關係令他和其父喬治五世的關係僵化。愛德華的父母均不肯接受辛普森夫人,其弟亞伯特王子並不想問鼎英國王座,更是極力勸請愛德華另覓佳配,很有影響力的英國國教教會也表示反對。可是,愛德華和辛普森夫人的關係不為這些事所影響。
1936年11月16日,愛德華八世與首相斯坦利·鮑德溫會面表達了他迎娶離婚以後的辛普森夫人結婚的想法,首相告知愛德華八世其想法在精神上是不可被接受的,因為英國國王作為英國國教會的領袖,根據英國國教的教義離婚和再婚都是不能被接受的,另外,人民也不能接受辛普森夫人為王后。
為此,國王提出了另外一個結婚方案,那就是辛普森夫人在婚後不擁有王后頭銜,他們的未來的孩子也不能繼承王位,這個方案依然被英國內閣拒絕,另外,根據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任何對關於國王頭銜和王位繼承問題的變動必須經過英聯邦各自治領政府的批准,此時,澳大利亞,加拿大和南非政府已經正式宣布反對國王迎娶離婚女子,愛爾蘭政府表示不關心,紐西蘭政府猶豫不定。此時,愛德華八世公開回應「沒有多少人口在澳大利亞,所以他們的觀點並不重要」
其後,國王通知英國內閣,如果他不能迎娶辛普森夫人,他將退位,鮑德溫首相給了愛德華八世三個選項,第一、放棄迎娶辛普森夫人。第二、違背英國首相意志迎娶辛普森夫人。第三、退位。愛德華不可能放棄迎娶辛普森夫人,也不可能違背首相意志而引起英國憲法危機,所以,退位成了他唯一的選擇。
愛德華八世於1936年12月10日在三位兄弟約克公爵、格洛斯特公爵和肯特公爵的見證下在貝爾維德城堡簽署了15份給各個自治領的退位文件,次日,他最後一次作為國王批准了「1936年國王陛下退位法案」。1936年12月11日夜,退位後的國王以愛德華王子的名義向不列顛和大英帝國的人民廣播,解釋了他退位的原因,他說「我已體會到,如果沒有我所愛的女人的支持和幫助,我將無法承擔起作為國王的重任,所以,我選擇退位」。
廣播之後,愛德華即刻出發前往奧地利,因為他不能和在法國的辛普森夫人會面直至其離婚成功。他的兄弟,約克公爵亞伯特即位,是為喬治六世。喬治六世的女兒伊莉莎白公主成為了王儲。
他退位後,頭銜由國王愛德華八世成為王儲時期的愛德華王子,1937年5月8日,他成為了溫莎公爵。二戰期間,他作為英國軍事代表常駐法國,在被指控為同情納粹後,到巴哈馬擔任總督,戰後,退休度過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