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88094
 Mark Chen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20170723油羅山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70801新竹市青草湖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20170801新竹市十八尖山
作者: Mark Chen 日期: 2017.08.09  天氣:  心情:
20170801新竹市十八尖山踏查

【前言】
明 (2018/民107) 年2月4日行程排定「飛鳳山、十八尖山、鳳崎落日步道」健行,飛鳳山與鳳崎落日步道均已完成踏查,只剩下新竹市十八尖山尚未踏查,計畫找公餘空檔時間前往,恰好8/1有事至竹科,於會後順往十八尖山走一遭完成踏查,8/2上午再找相關行程的嚮導走一遭。此行程設計很適合親子輕鬆行,希望山羊登山隊隊員們,能「扶老攜幼、簞食壺漿、闔第光臨、踴躍參加」,哈…!

十八尖山是新竹市東南郊的「十八尖山公園」,由於是重點公園的緣故,也是市民休閒運動的好去處,所以步道沿途花木扶疏設施完備,適合健行、慢跑及散步慢行,此公園有三多,即涼亭多、石觀音像多、防空洞坑道多,東、西入口及途中均有設施完整的化妝室各1座,途中亦有多座洗手(臉)台供運動健行民眾使用。

記得民國七十年間於服役時,曾經配合「漢光演習」至十八尖山進行「師指揮所演習」,進駐寶山路附近的坑道,所以此地區的防空洞應該有部分是坑道形式互相連接,目前的軍事設施應是從日據時代起陸續修建至迄今規模。

【簡介】
十八尖山
主峰海拔僅130公尺而已,最高處是131.79公尺,最低處為50公尺,平均坡度為40%。位於台灣新竹市東區光明里、仙宮里一帶,屬於都會型的自然森林公園。雖然山不高,但由於是新竹市區內最大的郊區森林公園具代表性,因此被入選為台灣小百岳No.26。也是新竹市仍保有自然生態環境的人工闊葉林,歷經日據時代的戰事而封山。光復後因國軍接收了軍事坑道與要塞,而禁止遊客進入,得以保有原始的山林風貌,近年來成為全市民休閒遊憩兼具運動的好所在。

山的範圍是「東接粟子埔,西止於土地公坑」的山體。粟子埔又名出粟埔、出粟湖(湖是指小盆地),位在今寶山路與中山高速公路交界的科學園區管理處附近;土地公坑(古奇峰是由閩南語「土地公」諧音而來)大致在南勢溪與土地公坑溪交會一帶。 附:位置圖

十八尖山位居新竹市東南郊,是指一片地形由新竹縣北郊迤邐而南,呈新月形,延續約七、八公里,由十八個峰頭組成的丘陵地帶。東麓與清華大學為鄰,西麓有學府路上的諸多學府,有交通大學、省竹中、省商與建華、培英兩國中。

十八尖山森林公園佔地五十三公頃,標高約131.79m,最高點在國父百年誕辰紀念亭 旁的碉堡上;介壽亭視野開闊最宜登臨展望:面向西北,新竹市區盡入眼簾,右眺頭前、鳳山兩溪流,前面遠望台灣海峽,能見度好時,在水連天處亦能見到四公里外長康油田的鑽油台;東南連接雞蛋面,並可遙望大霸尖山及五指山。風景絕佳,堪稱山清水秀。

如今十八尖山區,不但能在柏油路旁或山間小徑中尋得石觀音的芳蹤,還能認出日軍備戰的遺跡。所不同的是這裡經過市府有系統的開發後,已成為新竹市民重要的遊憩地。為了逃避都市叢林,浸浴在芬多精中與森林裡的陰離子精靈共舞,不論是早起的銀髮族、日入斗金的大老闆、下班後的上班族、莘莘學子....或是家庭主婦,從凌晨到天黑,新竹市民莫不絡繹於途。

十八尖山是新竹市的後花園,市民在這裡可以親近滿山的花草樹木,鳥聲蟲鳴不絕於耳,在這與市民息息相關的地方,從漢人未來之前到清朝開始、經歷日治時期、國民政府統治直至今日,十八尖山在竹塹地區發展歷史中曾經扮演的角色如下:
鹿場
漢人尚未入墾前,是原住民道卡斯族竹塹社鹿場。

漢番界線
1761年(乾隆26年),福建分巡台灣道楊景素為釐定北路番界,在台灣北部「挑溝堆土」,築土牛和土牛溝,依據施添福考證竹塹的土牛溝在「金山面和柴疏山接壤處...埔頂...石頭坑-蜈蜞窩-巡司埔」,其中石頭坑是清大梅園東側小溪,雞蛋面是仙宮里西北的十八尖山後坡,可知清代的土牛紅線經過十八尖山,足見在清代地圖上是紅線,在地表上是山溪為界線的漢番界山。

義塚
1772年(乾隆37年),清朝中葉起,漢人漸將拓墾的腳步推向十八尖山山麓附近,界外荒山,築墳瘞葬(埋葬)。1777年(乾隆42年),竹塹土牛線附近的 枕頭山、蜈蜞窩、雞蛋面等地,設為義塚。1867年(同治6年),清政府明令虎頭山、十八尖、雞蛋面等官地為義塚,「十八尖」之名,首次出現於官方告示中。

森林公園
1916年(大正5年),新竹廳長高山仰,在市街與十八尖山間籌建新竹公園。
1924年(大正13年),官民在十八尖山建遊覽公園,開闢環山汽車路及山頂展望亭,並進行清塚;建立東山公園(因位於城廳東方), 又名森林公園。
1927年(昭和2年),新竹州知積極將昔日的遊覽公園規劃為近代式的森林公園。
1928年(昭和3年),在「御大典紀念事業」的名義下,慶祝昭和天皇登基,市內軍民合建,正式劃十八尖山為森林公園。1929年(昭和4年),對大量廢墓地的無主埋骨修建納骨塔、萬靈塔,以安慰幽魂,在十八尖山設置三十三座石觀音柱雕刻,並舉行開光典禮。

軍事要塞
1941年(昭和16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開鑿了大量的山洞,建立防空要塞於山中,把重要機器與設備都送進山洞,並禁止遊人涉足。1945年(民國34年),台灣光復,由軍方接收進駐,為了防範中共武力犯台,在那各自成群的許多山洞,又肩負了保衛台灣的重責大任,成為軍事體系的一環。1962年(民國51年),軍方遷離(但山上的防空洞,仍屬國防部管理),再次開闢為遊覽公園。

文教學府集聚
1926年(大正15年),新竹州立中學(今國立新竹高中),從原址(今國立新竹女中)遷入十八尖山下。1940年(昭和15年),設立新竹州立商業學校(今國立新竹商業學校),(原本為新竹之競馬場)。1951年(民國40年),新竹市立中學遷校於十八尖山西峰(虎頭山)下,改名竹一中,今為建華國中。1955年(民國44年),國立清華大學復校於新竹,位於十八尖山東麓。1956年(民國45年),新竹縣立第二女子初中,設立於新竹一中與新竹高中之間,今為培英國中。1958年(民國47年 ),國立交通大學復校於新竹州立商業學校對面。

其他
1928年(昭和3年)十一月,自來水水源地於十八尖山東麓竣工。
1928年(昭和3年),新竹第一代競馬場建於赤土崎(今新竹高商) ,可惜競馬場跑道不足一千公尺,不能做為正式賽馬場地,後來遷建香山為全台最大的競馬場。

新竹的第一號公園
1956年(民國45年),新竹縣政府公佈「新竹都市計劃」,將十八尖山劃為公園。
1962年(民國51年)四月十日,開闢為遊覽區。就這樣歷年來在市政府的整理維護下,使得十八尖山遍山綠樹成蔭,沿途瀝青路面平整,鳥與蟲鳴,空氣清新,已成新竹市民每天運動休閒的最佳去處。1982年(民國71年)七月一日新竹市升格為省轄市後,依都市計劃命名為公一公園,也就是新竹市第一號公園。

十八尖山的地質
大部屬洪積世的台地紅土礫層,含氧化鐵,呈酸性反應,缺乏磷酸有機物,土壤貧瘠,不適耕種。然而,在本地亞熱帶島嶼型氣候的孕育下成就了人造林(相思樹林為主)與天然林的混合景觀。

走在十八尖山公園的步道裡,你可想過在你腳下的土地長成什麼樣子?是灰灰的水泥還是黑黑的柏油?在一些裸露的土表上,你還有機會仔細觀察十八尖山的地質,你會發現除了土壤之外還有大大小小圓圓的石頭夾雜其中,圓圓的表面很平滑,所以叫它們『卵石』,台灣到處都可看到卵石,它們是怎麼形成的呢?那就跟環境與時間的改變有關係。

石頭不是一開始就圓滑的,它們是從高山上的大塊岩石碎裂下來,有稜有角,尖銳粗糙,各形各樣,然後被河水沖下,由上游坡度大到下游坡度小,一路上這些石塊在水裡互相碰撞、翻滾、磨擦,把稜角都磨圓,由粗糙到光滑成為卵石,最後在流速減緩後,逐次沉積到水底,所以我們可在河口、海邊、海底,就有一層一層的卵石,年復一年愈來愈厚,百萬年後形成沉積岩層,再經地質作用,成為今日陸地上的礫級岩層,也記錄下台灣過去千百萬年來環境與時間改變的故事。

國家重力基準點
http://www.gps.moi.gov.tw/SSCenter/Introduce/IntroducePage.aspx?Page=Gravity4
一、重力基準站之建置
重力,是大地測量、地球物理、度量衡應用的基本數據,也是國土監測、資源探勘、環境變遷評估的重要參數。有鑑於此,內政部自92年開始規劃建置「國家重力基準站」,歷經多次勘選,93年國防部同意提供位於新竹市十八尖山東入口的坑道,同年,內政部委託工研院修繕坑道,並引進精密儀器設備,與國內外專業機構技術合作,歷時2年,於95年底正式完工驗收。

「國家重力基準站」於96年3月1日風光掛牌啟用了!幾個位於新竹市十八尖山東入口的坑道,從昔日日本神風特攻隊存糧倉庫,搖身一變成為國際認證的重力觀測站;站內實驗室運用了最精密的奈米級超導式重力儀,記錄連續微小重力變化,提供準確數據作為全國重力測量之基準;更在參與全球地體動力計畫(GGP)後,為國內災害監測、資源探勘及衛星定軌等研究開啟重要里程碑。

二、重力基準站之功能
按基本測量實施規則第8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內政部)應選定重力基準站及絕對重力點作為重力基準,並將其測量成果作為訂定重力系統之依據,而國家重力系統之訂定,必須建立在一套穩定且可長期使用之重力基準上,使全國進行重力測量時有所依據。

「國家重力基準站」擁有最精密奈米級超導式重力儀,並結合國內外機構規劃國際標準級「大地及地動監測實驗室(LOGG)」,由於實驗室內亦設置寬頻地震儀並聯繫鄰近潮位資料,可以測得較佳微量位移與質量變化數據,未來可望與全球同步偵測微地動及海嘯發生,進行全天候長期連續監測,本中心亦將定期發表多項環境感測器監測成果,使各界可以藉此瞭解重力監測災害技術的發展情形。

十八尖山東峰
標高100公尺,立有陸補三等三角點56號水泥基石,附近有稜線步道上立有「馬界」水泥界石,因位於樹林內,展望欠佳。

馬界水泥基石
已遺失,原位於十八尖山東峰稜線步道中央,2012年3月10日岳友健行時還在,2014年3月16日岳友舊地重遊發現已遺失,此行仍未發現。

十八尖山主峰
台灣小百岳排行26(舊排行為28),原標高130公尺,立有二等三角點1066號基石及三等三角點58號基石,均已遺失。目前於碉堡上方水塔旁立有聯勤三等陸補三角點179基石,新標高為132公尺。

【行程】
去程(東入口→西入口)
1404東入口停車場,獅子亭(1)旁→1420東入口→1425新竹市十八尖山公園勒石→1426國家重力基準點(花鐘旁)→1428北-118-03防空洞(防空洞、坑道群之一)→1429「界31」3號水泥樁→1432岔路-取到環山步道2318M(往寶山路)、幸福亭355M(不取)→1435獅子亭(2)→1438岔路-取右上階梯步道往十八尖山東峰→1440-1441十八尖山東峰H100M陸補三等三角點56號→馬界基石(未發現)→1447岔路-接回主(環山)步道1446M、博愛街登山口384M(不取)、停車場1066M(不取)→1449岔路-取左上階梯往觀音亭135M、博愛街登山口1264M(不取)、幸福亭(不取)→1452接回主(環山)步道→1453岔路-取道國父紀念亭65M、博愛街登山口1886M(不取)、寶山路登山口1190M(不取)→1454石觀音像(33座石觀音群像之一)→1455十八尖山電波站→1456-1503十八尖山H132M,聯勤三等陸補三角點179基石位於碉堡上(原H130M二等三角點1066號基石已遺失)→1506國父百年誕辰紀念亭→1508介壽亭(原H130M三等三角點58號基石已遺失)→1509幸福亭→1512岔路-取道寶山路登山口1240M、觀音亭46M(不取)、幸福亭98M(不取)→1514石觀音像(33座石觀音群像之一)→1515-1517梅花亭(360°環景,展望良好)→1519接回主步道續往寶山路出口→1522長春亭(旁桐花步道行約439M可至高峰植物園-不取)→1524中途化妝室→1532普陀岩→1539寶山路145巷西出入口→1543寶山路 (全程約3.5k,步程1小時39分鐘) 。

返程(西入口→東入口)
1546寶山路→西入口(寶山路145巷)→岔路-於化妝室前取左行→獅子亭(1)→1612東入口(博愛街5巷)停車場(步程26分鐘)。

【紀行】
1. 十八尖山共有三顆三角點,分別是位於介壽亭標高130公尺的三等三角點58號,不過已遺失。國父百年誕辰紀念亭旁的碉堡上方,標高132公尺,立有聯勤三等陸補三角點179號,原來立於此處標高130公尺的二等三角點1066號已遺失。另外十八尖山東峰,標高100公尺,立有陸補三等三角點56號。
2. 步道及公共設施齊全,於步道東、西入口有停車場、化妝室,大型巴士可以停駐於高峰植物園附近,途中均有洗手台多處與化妝室1處,亦有多處休閒涼亭。
3. 梅花亭為十八尖山地區展望最佳之處,適合登高望遠,360°鳥瞰周邊地區。
4. 附近有高峰植物園、青草湖與古奇峰等名勝古蹟,可結合十八尖山健行輕鬆一日遊。
5. 十八尖山區域雖是大眾化休閒活動公園,仍有眼鏡蛇與虎頭蜂出沒,健行時仍須保持警覺性,預防遭蛇吻蜂螫。
標籤:
瀏覽次數:1128    人氣指數:1548    累積鼓勵:21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20170723油羅山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70801新竹市青草湖
 
給我們一個讚!